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天书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的提出,个人“碳账户”进入了用户视野,标志着减碳进入全民时代。当前的个人“碳账户”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用户衣食住行中的绿色低碳行为,自动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并获得相应平台的绿色积分激励。用户可实时记录与查询碳减排数据,获得的绿色积分既能兑换商品服务,也可用于支持公益。“碳账户”如何办理开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如何?各机构对于“碳账户”有怎样的发展计划?带着以上问题,记者开通了个人“碳账户”并进行了体验。
记者体验:攒碳排放量可以换积分、换权益
5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南区的中信银行南京路支行进行了个人“碳账户”开户。在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当前个人“碳账户”需要在中信银行APP中进行线上办理,只需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开通。“登录手机银行后,在首页中搜索‘低碳专区’就可开通个人‘碳账户’。”工作人员说。
记者进入“碳账户”后,发现在账户中记录着用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绿色低碳行为和与之产生的碳减排量。同时,账户中还标明了碳减排量的累计规则,引入了电子信用卡消费、电子账单等多个场景。“碳减排量的计算与用户的生活、消费行为也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开通电子信用卡可以节省传统制卡过程中材料的消耗,降低物流寄送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用电子账单、开通线上缴费、线上转账也都能够降低纸张消耗。用户每进行一项绿色低碳行为,都会得到相应的碳减排量作为奖励,后续可以兑换中信书院信阅尊享PLUS卡等权益。”工作人员说。除此之外,规则中标明绿色出行、旧物循环利用等都可以增加碳减排量。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用户可以在低碳专区中选择开通“绿色财富卡”,有三种不同卡面可以选择,采用的是低碳主题设计和环保材质,同时也支持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人员表示,用户还可以选择开通无介质借记卡,“开通无介质借记卡节省了开卡过程中的纸张使用,用户可以获得低碳能量作为奖励。而且这也省去了卡片的制作、邮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便捷。”
中信银行APP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62万用户开通了“碳账户”,实现碳减排超116万千克。用户可在个人“碳账户”中查询每月的低碳行为账单以及个人累计碳减排量,这些碳减排量可用于兑换绿色消费权益。“开通了‘碳账户’后,隔三差五就会打开手机APP,看看自己积攒了多少碳减排量。”市民徐女士说。
“碳惠通”平台引入常见生活场景
近期,多家银行机构纷纷投身促进低碳经济转型。青岛农商银行也积极参与,推出的“碳惠通”平台融合了互联网金融思维方式和绿色金融服务理念,构建以碳减排数据采集、碳核算、碳排放等级评级与场景应用等功能在内的碳减排支持体系,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识别客户绿色低碳行为、提升绿色金融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线上服务渠道触达优势。
“碳惠通”平台打通了与行内微信银行、直销银行、互联网缴费平台、积分权益等系统联动,通过对客户低碳行为场景进行定义,推出“绿色生活、绿色理财、绿色信贷、绿色政务”等服务专区,将客户在日常生产经营消费等活动中的绿色低碳行为绑定到银行金融服务场景。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体系,用以采集、记录并量化客户的低碳行为,并进一步转化为“碳积分”。银行对低碳贡献的客户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相应的积分权益兑换、信用卡额度升级、支付优惠等金融服务,构建闭环式服务体验,推动个人消费行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引导客户绿色低碳生活。对客户而言,通过该平台推动客户个人消费行为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记录并形成个人碳账户,将个人碳减排量纳入碳市场交易,向客户提供相应的积分权益兑换、信用卡额度升级、支付优惠等增值服务,使客户在碳交易行为中获得收益,提升客户体验,实现点“碳”成金。
企业“碳账户”推动碳减排工作建设
华夏银行青岛分行也积极构建“碳账户”格局,将建设企业金融“碳账户”体系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并予以持续推动。华夏银行青岛分行积极开展碳减排领域贷款客户服务和动态管理;牵头组织经营机构碳减排重点领域项目营销和征集,对项目合格领域进行初评,并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节能报告等材料初步审核项目年度碳减排量和碳减排效应;做好碳减排支持工具信息披露及碳减排相关数据监督及检查工作,协调条线内资源支持碳减排领域客户用信和企业金融碳账户信息卡建设管理工作。对于符合碳减排领域的贷款,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将会逐笔在放款系统内插入企业金融“碳账户”信息卡中。在企业“碳账户”的建立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断加深企业对碳减排等相关政策的理解,使其从中切实受益。“碳账户”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进一步帮助完善碳排计量管理,帮助企业高效管控各环节能源消耗及减排情况。“碳账户”所提供的数据也会促进企业、个人和银行有机联结,有效引导更多的生产、投资、消费活动,帮助实现各个环节的全面碳中和。
接下来,华夏银行青岛分行将进一步不断识别客户碳减排情况,对金融“碳账户”进一步进行优化,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把企业综合贷款利率等信贷政策与企业金融碳账户碳排放情况挂钩,向碳减排企业提供低成本信贷资金支持和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碳账户”构建取得亮眼成果
作为当前银行机构的工作重点,“碳账户”也频频出现在众多银行机构的2022年度报告中,并取得亮眼成果。
平安银行在2022年度报告中表示,平安银行首发双卡碳账户,成功打造绿色服务新形象,自2022年5月推出全国首个借信双卡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并推进产品迭代和内容优化,与各业务板块充分联动,积极融入新能源车、ESG投资理财及农户光伏贷款等金融业务场景。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凝聚自有资源和行业力量,进行碳保险、绿色助农、绿色普惠和志愿服务等模块的创新探索,持续构建低碳生态圈,合作扩展绿色场景和绿色权益,实现绿色理念和公益善念的有机融合。平安银行将持续通过深层次的内部融合与多方位的外部联动,引导居民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助力消费领域碳减排。北京银行在2022年度报告中表示,北京银行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支持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激励个人绿色行为。
在中信银行年报业绩会中,银行业务总监陆金根介绍,个人碳账户于2022年4月22日面向个人推出,该产品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捧,“个人碳账户实际上就是通过授权来自动采集用户的个人低碳行为数据,通过量化计算折算成个人的碳资产。中信银行在业内率先上线个人碳减排账户,实现了中信银行手机银行与动卡空间双APP登录,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消费者生活。”陆金根说。